3月31日,暖煦的阳光透过窗户,在办公桌上洒下一片金黄,我正全神贯注地审核着合同,手机提示音突然打破宁静。一条通知映入眼帘:11点半出发前往宁波市急救中心,参加“守护安全 ‘救’在身边”心肺复苏及AED急救技能培训活动。此次活动由市水库中心精心筹备,目的是普及应急救护知识,提升员工在关键时刻自救互救的能力,为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。
在前往宁波的车上,我与同事们热烈讨论起来。大家一致认为,这样的培训十分实用,是真正能在危急时刻派上用场的技能,一定要认真学习,掌握要领,抓住急救的“黄金4分钟”,说不定将来就能挽救一条宝贵的生命。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母亲第一次脑梗发作的那天。弟媳妇在家中敏锐地察觉到母亲状态异常,我心急如焚,一边让她赶紧拍照片发给我,一边迅速转发给医生。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脑梗前兆,建议马上送医排查。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而后马不停蹄地赶往老家。第二天,弟媳妇告诉我,邻居在那一夜不幸倒地离世,直到年迈的阿姆去她家时才被发现。这件事一直让我心有余悸,也更让我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——早一刻正确施救,就多一分生的希望。
抵达宁波市急救中心,培训正式拉开帷幕。培训老师凭借丰富的经验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准专业的操作示范,将心肺复苏现场急救、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的使用方法等基本急救技能,清晰地传授给我们。在心肺复苏教学环节,老师借助精心制作的PPT,将如何判断意识、呼救、正确摆放体位、胸外按压、清理呼吸道、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,一一拆解,详细阐释,让复杂的急救知识变得易于理解。考虑到水库工作环境特殊,地处偏远且水域面积大,溺水风险较高,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,分别讲解了成人、儿童和婴儿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要点,确保我们每个人都能准确掌握动作要领。
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,老师列举了诸多真实急救案例,从这些鲜活的事例切入,深入剖析心肺复苏的操作原理、要点以及注意事项。在人体模型前,老师细致地演示每一个急救手法,并模拟突发倒地等贴近生活的场景,手把手指导我们演练按压节奏与施救技巧。在沉浸式的体验中,我们真切感受到急救的紧迫性和严谨性。每组完成两次体验操作后,老师鼓励我们提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问,耐心地答疑解惑,纠正我们的错误和不足,让急救知识和技能真正入脑入心,以便在实际运用中能够游刃有余。培训结束后,我们还进行了现场考试,检验学习成果。通过这次培训和考试,大家的急救意识明显增强,在危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也得到了切实的提升,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
活动结束后,同事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。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实用的急救知识,更在心底种下了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种子。大家都表示,要把所学知识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,让“人人学急救,急救为人人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共同为构建安全水库、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|